-- 新聞:0793-8224621 --
善除害者察其本,善理疾者絕其源。之所以衍生出“吃公函”的問題,背后既有制度執行不嚴格、不完善的因素,也有少數領導干部為經營“小圈子”,借機暗通款曲,進行利益勾兌的原因,還有的是奢靡享樂的特權思想作祟,認為吃一點、喝一些沒什么問題或是心存僥幸,認為自己有公函在身,組織就不會查,儼然把公務接待函當作違規吃喝的“護身符”。
“吃公函”表面上是管理不規范的問題,實質上是少數干部有意規避監督、刻意頂風違紀,不僅消弭了公務接待制度的嚴肅性、規范性,還割裂了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。這絕非小事小節,如果不嚴加整治,將嚴重侵蝕來之不易的作風建設成果,危害黨的執政基礎,必須露頭就打。
壓實主體責任,刀口向內開展自查自糾。各級黨組織要以持續整治“吃公函”作為加強干部隊伍作風建設的重要抓手,層層壓實主體責任。領導干部要帶頭按規矩行事,嚴格執行“無公函不接待”這個“硬杠杠”,當好作風建設“領頭雁”。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,主動開展自查自糾工作,圍繞公務接待方面重點查糾機關食堂、財務室的接待公函、接待事項、餐飲發票等相關資料,發現問題及時報告。同時,注重常態化管理,要綜合運用政治談話、開展責任制考核等方式,聚焦公務接待及公函使用方面,做好風險預警,以問題整改推動作風持續提升。
扎緊制度“籬笆”,讓違規接待無所遁形。一方面,要立足實際,認真檢視公款報銷制度方面存在的模糊地帶、監管盲區、執行漏洞,建立健全規章制度,落實公函審批制度、公函登記臺賬以及財務報銷管理等制度;另一方面,要建立健全倒查機制,通過追根溯源方式排查虛假接待,統一公函樣式,升級公務接待網絡監管平臺,強化公務接待費用報銷流程的線上監管,實現公務接待行為可倒查可追溯,堵住公函虛開、補開、亂開的漏洞。
從嚴執紀問責,靶向糾治“吃公函”問題。加強大數據監督,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手段精準篩查問題線索,有效發揮公務消費網絡監管等平臺作用,進一步壓縮公款違規吃喝操作空間;及時約談提醒,健全完善談話機制,對干部出現傾向性、苗頭性的問題,要及時咬耳扯袖,早提醒早預防,劃清紀律紅線,嚴守思想底線,防止干部邁進違紀違法深淵;堅持深挖徹查,對照公務接待“十個不得”相關要求,查清楚為什么吃、與誰吃,對發現的“吃公函”問題,無論是接待單位還是來訪單位,都要嚴肅追究主要領導、分管領導及相關人員責任;強化通報警示,對“吃公函”典型問題,從嚴從重,形成高壓震懾,打消個別干部僥幸心理。對典型案例點名道姓通報曝光,不留情面,持續釋放抓作風從領導干部嚴抓起的強烈信號。(邱在亮 熊正堯)
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